|
||||||
|
||||||
|
蛟龍出海乘風起,跨越萬里滄溟;鐵甲遠征踐使命,見證中所友誼。 “我”誕生于中國電建所屬水電九局,是所羅門群島首臺國產盾構機,“雙精一號”是我的姓名。因身長約86米、體重約340噸,渾身鋼筋鐵骨,大家又稱我為鋼鐵“巨龍”。 我身上的部件,均嚴格根據所羅門蒂娜水電站建設所需設計生產,因此,我生來便肩負著遠征南太平洋,建設所羅門群島最大水電站的重要使命。據說,這座水電站建成后可滿足所羅門群島首都地區68%的電力需求,受益民眾超過10萬人。 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期盼著早日抵達南太平洋,為當地用水供電貢獻力量。歷經數月的長途跋涉,我來到了所羅門群島,即將開啟項目建設新征程,一起來聽聽“我”跨洋遠征的故事。 使命起航:承“電建匠心”之志,遠征南太平洋 風光旖旎的所羅門群島由于電力短缺,導致民眾生活受到影響,嚴重制約區域經濟發展。水電九局作為中國電建旗下的水電建設“先鋒軍”,承擔起該國最大民生工程——蒂娜水電站的建設任務。項目建成后將打通清潔能源動脈,點亮所羅門群島萬家燈火。而我——作為專為蒂娜水電站打造的盾構機,是這場能源攻堅戰的“核心武器”。 剛出生的我,受到國內許多主流媒體關注,國務院國資委、中國電建、中國日報網等紛紛報道。專家們稱贊我采用硬巖復合刀盤設計,具備超大推力和扭矩儲備、集成式人艙、超前地質預報系統等多項創新技術,投入使用后,能高效解決長距離掘進、高水壓作業等一系列難題,順利推進隧洞掘進施工任務,這讓我信心滿滿。 涂裝時,紅藍兩色的“電建牌”外套就像鎧甲,把我裝扮得“威風凜凜”,工作人員把所羅門群島國徽上躍起的鯊魚圖案畫在我身上,寄托我助力項目高質量履約、見證中所友誼橋梁的美好希望。帶著使命與期許,我登上了出海的輪船,開啟了南太平洋的遠征。 轉運攻堅:運用“現代解法”,決戰“最后一公里” 經過漂洋過海長途跋涉,我終于抵達了所羅門群島。與遠洋運輸相比,從堆放場到隧洞洞口的“最后一公里”,更像是與復雜路況的“近身博斗”,比海上的滔天巨浪更具有挑戰性。沿途狹窄崎嶇的山路僅容單車道通行,連續的陡坡挑戰著牽引系統的極限,緊密相接的急彎等現狀,對運輸我這般龐然大物提出了極其嚴苛的考驗。 水電九局項目團隊為此傾盡全力。從道路拓寬尺寸校準,到轉彎時刀盤角度測算,再到應急預案制定,每個細節都凝聚著智慧與汗水。針對“急轉彎易偏移”問題,技術人員放棄更省力的單層固定,采用“雙層鋼索+多點支撐”設計,確保我的轉運之路萬無一失。期間,甚至還模擬了“車輛爆胎”“雨天路滑”等極端突發情況,把可能的風險消除在出發之前。 這一幕幕讓我感受到水電九局項目團隊的匠心與專業。每一次精心的測算都是對風險和挑戰的預判,每一份完善的方案都是責任與擔當的體現。在轉運的現場,領航車發出信號后,我在牽引設備托舉下沿著規劃好的路線,緩緩駛向目的地。安全員緊盯著我的刀盤和主機組件,技術員在陡坡、彎道等關鍵點位傳遞信息,大家共同為我織就“安全網”。年輕的工程師們扛著設備與工具在崎嶇路段來回奔跑,確保我能安全到位。 就位蓄能:開啟掘進征程,譜寫建設新篇 通過日夜兼程的轉運,我精準平穩落位至預定位置,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歡呼聲。沿途圍觀的民眾在得知我是用于蒂娜水電站建設的盾構機后,紛紛豎起大拇指為我點贊。我深知自己不僅是一臺來自中國的盾構機,此時此刻更是中所友誼的見證者。 項目建設者靠近我說道,“隨著這條鋼鐵‘巨龍’的到來,標志著蒂娜水電站即將進入隧洞盾構施工階段,當地10萬余居民距離實現穩定用水、用電的夢想又近了一步”。如今,項目建設正按照計劃穩步推進,大壩部分完成左壩肩開挖,導流箱涵施工完工并實現大壩截流,正在進行右壩肩開挖及上游圍堰防滲透灌漿,RCC拌合站已安裝調試,引水系統的進水口和出水口開挖、隧洞出口漸變段及調壓井施工完成……,同時,專門為我量身打造的工作始發平臺等正在緊張有序地準備著。 進入蒂娜水電站項目現場,我深知每一寸掘進軌跡,每一次巖土突破,都見證著水電九局優質履約的鏗鏘步伐。 身已至,心已靜。如今,我倚立在隧洞旁,等待最后的組裝與調試。每當聽見蒂娜河畔的流水聲,我仿佛已能預見未來電站的轟鳴和所羅門群島首都地區徹夜不息的燈火。 以穿山透石之志,馭大國重器之能,謀民生福祉之實。下一步,我將等待項目管理人員的號令,完成組裝后投入施工,精準、高效筑起所羅門群島能源保障的“生命線”。如同千年驛道轉運承載民生期待,如今的我,將以鋼鐵之力,續寫跨越山海的民生新篇,在“一帶一路”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中,注入“九局智慧”、貢獻“九局力量”。 “雙精一號”盾構機下線儀式、轉運之路、抵達項目 |
||||||
|
【打印】
【關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