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89年前,紅軍將士用雙腳丈量二萬五千里征途,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鑄就偉大長征精神。“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回望長征路,講述長征故事,高度肯定偉大長征精神。 如今,中國水電十五局的建設者們沿著先輩足跡,以“誠、變、拼、新”的企業文化為魂,以“七航黨建”為帆,在“水、能、城、新”領域的新長征路上續寫奮斗篇章。從黨建引領聚合力到國內國際“雙線”拓市場,從人才培養強根基到提質增效謀突破,這家有著73年歷史的央企,正以長征精神為指引,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以“誠”鑄魂,錨定新長征的信仰坐標 長征的勝利,源于對理想信念的絕對忠誠;水電十五局的發展,根植于“為社會擔責任”的初心堅守。這種“誠” 的基因,既體現在對工程質量的極致追求,也融入對企業使命的堅定踐行。 2025年10月14日在甘肅肅南皇城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現場,“同踐肅水丹心,共鑄蓄能精品”黨建聯建活動的紅色旗幟迎風飄揚。來自各參建單位的黨員干部們以“一家人、一條心、一盤棋”的信念,打破行政壁壘,整合技術資源,將組織優勢轉化為工程建設的攻堅力。這種“誠”的協作,正是對長征路上軍民同心、生死與共精神的當代傳承。項目檢測團隊用錨桿無損檢測儀、探地雷達等“三器組合”,對每一根錨桿、每一段隧洞進行精準排查,8743根錨桿檢測零差錯,成功排除2.8米處錨固空腔隱患,以“零裂縫”的工程質量詮釋水電十五局“結結實實筑壩,老老實實做人”的樸素信仰。 這種“誠”更體現在市場開拓的每一步。2025年8月份以來,公司在“水、能、城、新”領域連中十標,從水務治理項目到城市更新工程,從新能源電站建設到智慧基礎設施打造,每一份中標通知書的背后,都是客戶對企業“誠信守諾”經營理念的認可。在三季度經營活動分析會上,黨委書記、董事長何建東強調“嚴守合規經營底線”,正是這種對市場、對社會、對員工的“誠”,讓企業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始終站穩腳跟,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 以“變”破局,激活新長征的動力引擎 長征路上,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以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突破重圍;新時代的水電十五局,以“變”的智慧應對市場挑戰,在戰略轉型中開辟發展新賽道。 面對傳統水利業務競爭加劇的局面,公司緊扣電建集團戰略部署,在鞏固水利主業的同時,積極拓展水務治理、土壤修復、抽蓄光伏等新興業務,實現從“水電鐵軍”到“水、能、城、新”綜合服務商的跨越。連中十標的亮眼成績,正是戰略轉型的生動注腳——其中既有保障民生的供水工程,也有推動城市升級的基礎設施項目,還有助力“雙碳”目標的新能源項目,業務版圖的拓展背后,是“窮則變、變則通”的發展智慧。 在管理模式上,水電十五局同樣以“變”求進。10月15日三季度經營活動分析會明確提出“強化系統統籌,推動協同發展與精細管理”,打破部門壁壘,構建“三級營銷體系”,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在重慶渝西項目,“狼”“鷹”“虎”三大攻堅班組以“變”的思路創新成本管控,通過優化施工方案、循環利用材料,創下節資55.15萬元的佳績;在成都五環路項目,創新采用玻璃鋼筒體現場纏繞工藝,將工期壓縮50%,用“變”的實踐證明,唯有主動求變、迭代升級,才能在新長征路上始終保持領先。 以“拼”攻堅,鍛造新長征的先鋒隊伍 長征路上,紅軍戰士用“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的拼勁跨越雪山草地;今天的水電十五局建設者,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五特”(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作風,在項目一線書寫奮斗答卷。 在甘肅皇城抽水蓄能電站海拔2800米的施工現場,建設者們克服高海拔、低溫缺氧等困難,用“拼”的勁頭推進工程建設。黨員突擊隊帶頭24小時輪班作業,智能碾壓系統配合北斗導航技術,將大壩壓實一次合格率從92%提升至99%以上,單此一項節省補強成本30萬元。這種“拼”不僅是體力的付出,更是技術的攻堅 ——施工團隊采用套管跟進方案,將原本10天的工期壓縮至7天,且所有錨索錨固力均遠超設計標準,整體提前24天完成節點任務,用實干詮釋“拼”的內涵。 “拼”的精神更體現在人才培養的“內功”修煉上。10月10日-12日水電十五局舉辦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暨項目經理培訓班,落實“雙培養一輸送”要求,將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將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打造黨建、業務“雙過硬”的復合型隊伍。參培學員深入研討項目管理難題,把“拼”勁從施工現場延伸到課堂,通過“學習提本領、研討增智慧”,為企業儲備“能打硬仗、善打勝仗”的先鋒力量。正如李鵬總經理在培訓中強調的,“要以‘一根筋’的韌勁和‘一盤棋’的格局,夯實責任、狠抓落實”,這種“拼” 的決心,正是企業攻克難關、沖刺年度目標的底氣所在。 以“新”賦能,開辟新長征的未來路徑 長征的勝利是創新戰術的勝利,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更需要以創新為引擎。水電十五局以“新”為鑰,解鎖技術突破、黨建創新的新路徑,為新長征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在技術創新領域,水電十五局始終走在行業前列。在湖北竹山縣潘口抽水蓄能電站,直徑10.8米全圓針梁臺車實現“一次成型”混凝土襯砌施工,得到《人民網》關注報道;在突尼斯梅萊格大壩項目,自主研發無軌滑模技術,填補國內外59.04°超陡坡面板施工的技術空白,將中國標準與國際規范精準對接。截至2025年,公司累計取得國家專利600余項,省部級工法近200余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74項,主編行業標準31部,用“新”的成果證明,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在黨建創新方面,“七航黨建”品牌成為紅色引擎。“政治領航、思想引航、基層保航、人才促航、文化賦航、清廉護航、同心遠航”的黨建體系,將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黨建引領+提質增效”三年行動開展以來,各項目黨支部通過“黨員簽諾踐諾”“支部扛標落實”,將“一切成本皆可控”理念轉化為200余項具體舉措。在青海加西公路項目,黨員技術攻關組將退役發電機改造成收費站電源,節約成本25萬元;在貴州平橋水庫項目,通過工藝創新將單跨渡槽工期從13天壓縮至6天,成本降低53.8%,這些 “新”的實踐,讓黨建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紅色引擎”。 89年歲月流轉,長征精神歷久彌新;73 載櫛風沐雨,水電十五局人初心如磐。從紅軍長征的“二萬五千里”到企業發展的“新長征路”,變的是征程的坐標,不變的是奮斗的精神。站在“十五五”規劃的潮頭,中國水電十五局將繼續以“誠、變、拼、新”為筆,以“七航黨建”為墨,在“水、能、城、新”的廣闊天地間,書寫屬于這一代人的長征答卷,為國家能源戰略與基礎設施建設貢獻更多“電建力量”,讓長征精神在新時代的奮斗中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
|||||
|
【打印】
【關閉】
|
|||||
|
|


